2015.6.6
整理电脑时,翻出15年的一篇旧文。随着b站、直播、电竞的火爆,16年可以算是亚文化、二次元文化开始被主流文化接受的元年。说到底就是,技术发展瞬息万变,而95后开始主宰自己的人生了。
2015年6月6号,广州。
江南西的一家小小的清吧,两个投影,七八十人,满满坐了一屋子。灯光有些昏暗,从洗手间出来,我故意瞥了下围坐在投影前的人因为反光稍显惨白但清晰的脸,有几张还很稚嫩呢。
整理电脑时,翻出15年的一篇旧文。随着b站、直播、电竞的火爆,16年可以算是亚文化、二次元文化开始被主流文化接受的元年。说到底就是,技术发展瞬息万变,而95后开始主宰自己的人生了。
2015年6月6号,广州。
江南西的一家小小的清吧,两个投影,七八十人,满满坐了一屋子。灯光有些昏暗,从洗手间出来,我故意瞥了下围坐在投影前的人因为反光稍显惨白但清晰的脸,有几张还很稚嫩呢。
不知从何时起,移动端App开发,采用Native还是使用Web的争论不绝于耳。二者的优缺点不再赘述。Web App当然是开发者期待的理想结果,但是由于Native App在用户体验上的绝对碾压,大部分移动端App还是采用Native的方式,少数架构复杂、对Web依赖较多的App,会采用一种称为Hybrid(Web + Native)的开发方式,在iOS上,Native通过-[UIWebView 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:]调用Web,而Web则是通过设置WebView iframe的src,搭建JSBridge进行通讯。由于微信和手机支付宝的的成功,Hybrid App这种开发方式确实引起了关注,但从我这么一个最底层iOS开发者的技术角度来说,这种JSBridge的通讯方式,实在不是特别高明,能解决的场景也十分有限。
这是一个做手机都需要讲情怀的时代。
怎么说呢,有情怀的东西,不应该是「廉价」的。贱不过包书纸,可是当我看到「读库」的包书纸时,真有把它压平贴做墙纸的冲动。
所以第一眼看到这本日历的时候,我就不可自拔地想用拥有它了。
一番周折,最终还是如愿地入手了这本「城市物种日历」。送了一本给姐姐,她意料之中地非常喜欢。
2011年,iOS 5发布,引入了「通知中心」。
2012年,iPhone 5发布,“驴脸”iPhone突破了iPhone 320*480的默认屏幕尺寸,iPhone开发者开始接受「多尺寸屏幕适配」的概念。
2013年,iOS 7发布,全新设计的iOS 7,让整个iPhone设计圈,甚至是整个智能手机设计圈,刮起了一阵「iOS 7」风潮。半年之后,扁平化风格、动态效果、毛玻璃、手势切换视图等设计理念就已深入人心。
今年变化很大。
换了地方,来到深圳。换了工作,直接就跳槽到竞争对手公司,真是很对不起老东家。
怎么说呢,还是有点想念UC的。对于那些进不了第一梯队IT公司的毕业生,UC可算是最好的选择之一。开发流程规范,估计很多上市公司都比不上;团队氛围友好,让很多新人可以快速成长为技术好手;架构变化较快,让一些有野心且有实力的底层员工快速成长为基干。当然,高强度的工作以及不成比例的薪酬,也会让跳槽的人特别容易满足。
之前看过一篇文章(具体的找不到了),讲的是项目中引用的某个第三方库使用了MethodSwizzle,导致的bug死活查不出来。若不是那个第三方库是自己公司开发的,能够看到源代码,不然这个bug可就成了无头冤案了。
其实还有一类东西,和第三方库很类似,一旦出了bug,那可真是生不如死,那就是Tweak。
夏天到了,WWDC和AKB48总选举也到了。话说当昨天看到瘫瘫拿到第一的时候,真是发自内心的欣喜。但去年写了AKB48总选举,今年谈谈正事。保留着对浏览器的余热,让我们说说iOS 8 的WebKit吧。
WWDC 2014前几天,就有人发现了苹果向WebKit开源项目提交了一些很令人兴奋的代码,暗示了OS X和iOS,特别是iOS上的WebKit架构有所变化。果不其然,WWDC上公布了iOS的新框架WebKit.framework,正式推出了新的网页浏览控件WKWebView。